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,氧化亚氮(N₂O)作为强效温室气体与臭氧层破坏物质,其排放源解析始终是科学界的难题。传统监测技术受限于采样频率和精度,难以捕捉N₂O同位素的动态变化。由麻省理工学院(MIT)、瑞士联邦材料实验室(EMPA)与Aerodyne Research Inc.联合研发的新型预浓缩单元Stheno II与可调谐红外激光直接吸收光谱法(TILDAS)技术相结合的在线监测系统,实现了大气N₂O中δ¹⁸O、位点特异性δ¹⁵Nα/δ¹⁵Nᵝ的高时间分辨率连续监测,为全球氮循环研究提供了革命性工具。
本研究的技术突破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:(1)无液氮预浓缩单元(Stheno II单元),采用直径0.5 mm玻璃微珠填充冷阱,在-156°C(通过制冷机头实现,无需液氮)下吸附N₂O和CO₂,样品量灵活,N₂O回收率>99%;(2)双激光TILDAS光谱分析技术,双量子级联激光器(2188 cm⁻¹和2203 cm⁻¹)扫描N₂O同位素体(¹⁴N¹⁴N¹⁶O, ¹⁴N¹⁵N¹⁶O, ¹⁵N¹⁴N¹⁶O, ¹⁴N¹⁴N¹⁸O),攻克低压下Dicke变窄效应:引入Voigt谱线压力自适应算法,将δ¹⁵Nα测量精度从0.25–0.4‰提升至0.07–0.15‰(3)基质效应校正,量化CO₂分压(2.6–4.0‰/mbar⁻¹)和载气压力(2.6–6.0‰/mbar⁻¹)对同位素测量的影响,开发经验性线性校正模型。
本研究采用预浓缩与TILDAS相结合的技术对N2O同位素进行高精度连续测量,由澳作公司代理的Aerodyne Research Inc.的大气N2O同位素气体监测仪凭借其高超的TILDAS技术,推出了专为N₂O同位素分析设计的旗舰级设备,为科学家提供了一把开启氮循环黑箱的“金钥匙"。该设备有如下技术亮点:
(1)210米超长光程池:Aerodyne的多通宽带吸收池是技术的核心硬件创新。它将激光束在紧凑的腔体内多次反射,创造出惊人的 210米有效光程。光程越长,激光与气体分子的相互作用越充分,信号强度呈指数级放大。这使得仪器能够探测到极低浓度下的N₂O及其同位素信号,让检测灵敏度也精准。
(2)超高精度(连续气流观测):1S/100S---δ15N14N16O(4‰、1‰)
δ14N15N16O(4‰、1‰)
δ14N14N18O(8‰、2‰)
N2O(0.03ppb/0.01ppb)
在痕量气体同位素研究中,测量精度直接决定了科学发现的深度与可靠性。Aerodyne TILDAS激光N₂O同位素分析仪对于离散样品(10个样品平均)而言将δ¹⁵N精度推至0.3–0.5%,δ¹⁸O精度达0.7‰,对于连续气流(100s平均)将δ¹⁵N精度推至1‰,δ¹⁸O精度达2‰,SP值计算误差<1‰,如对SP值的高精度测量可以区分硝化过程与反硝化过程的混合路径,是强大的过程溯源指纹,此外高精度的测量可以揭示短时尺度动态过程,如剑桥连续两周的监测就表明了这一点。
(3)超快时间响应:最高支持10Hz的测量频率(视具体环境优化),能够实时追踪N₂O浓度及其同位素组成的快速动态变化,结合涡度相关技术,实现生态系统通量的实时同位素溯源,此外也为点源排放解析、过程机理等研究提供关键数据。
(4)预浓缩技术:可作为激光光谱测量的前置步骤,实现自动化、连续监测,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降低检测限、增强信号信噪比,提升测量精度、通过预浓缩富集后的样品,激光光谱设备可更准确地区分自然源与人为源排放的N2O,通过同位素指纹溯源污染来源。
基于以上特点及亮点,该产品在如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:
(1)N₂O源解析与全球循环研究:利用δ¹⁵Nα/δ¹⁵Nᵝ比值差异(如土壤反硝化δ¹⁵Nα < δ¹⁵Nᵝ,硝化作用则相反),精准区分农业排放、工业燃烧或海洋来源贡献,此外可以结合高时间分辨率数据与大气模型,追踪N₂O区域传输路径及化学寿命。
(2)土壤与水域微生物过程机制:通过δ¹⁸O动态识别硝化(H₂O氧掺入)与反硝化(O₂掺入)主导过程,在位点特异性δ¹⁵N数据支持下,揭示nosZ基因缺失菌株的N₂O还原效率障碍机制。
(3)同位素标记示踪实验:检测¹⁵N标记底物(如¹⁵NO₃⁻)在土壤/水体中的转化路径,解析Anammox(厌氧氨氧化菌)、共反硝化等复杂途径。结合SP值(δ¹⁵Nα与δ¹⁵Nᵝ差值),计算N₂O生成与消耗的净速率。
(4)生态系统通量监测网络:10Hz高频数据匹配湍流测量,实现生态系统尺度的N₂O通量同位素指纹实时输出。
(5)实验室控制实验强化:在线监测培养瓶内微生物群落代谢转换(如好氧至厌氧过渡期N₂O同位素跃变),实时量化乙炔抑制技术对N₂O还原路径的影响精度。
联系我们
北京澳作生态仪器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路3号院6号楼1单元一层101A 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扫一扫 更多精彩
微信二维码
网站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