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

15811022840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全剖面土壤增温技术最新进展

全剖面土壤增温技术最新进展

更新时间:2025-11-07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101

图片1.png

研究背景

全球变暖影响生态系统的碳交换,进而改变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。青藏高原由于面积巨大和碳储量较高,这使得青藏高原对气候变暖尤为敏感,成为研究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响应的理想区域。然而,以往的实验更多集中在对土壤表层加温,忽略了更深层土壤对变暖的响应,生态系统碳通量对整个土壤剖面变暖的响应仍不明确。

研究方法:

    基于在青海海北站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建立的全剖面土壤增温(Whole-soil warming)实验,研究全剖面土壤增温(深度达1米,加热4°C)对生态系统碳通量(包括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、生态系统呼吸ER、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等三个组分,2018-2020年,3年野外原位观测)的影响。同时还汇编了一个包含 48 篇文章的数据库,通过全球荟萃分析来考察实验性变暖对这些通量的一般模式。

主要研究结果:

结果显示,整个土壤变暖使生态系统总生产力(GEP)提高了 14%,生态系统呼吸(ER)提高了 11%,但对高寒草原的生态系统净碳交换(NEE)影响较小。在荟萃分析中,变暖也提高了 GEP(10% - 11%)和 ER(13%),但并未改变 NEE。变暖导致的植物群落变化和生长季延长可能是变暖下 GEP 和 ER 更高的主要原因,而两种通量的相互抵消可能导致了 NEE 对变暖的响应较小。

图片2.png

图2 全剖面土壤增温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 (3年平均)

此外,生态系统碳通量与土壤温度(0-10 cm)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,表明温度越高,总生态系统生产力、生态系统呼吸、净生态系统碳交换过程越强(图3)。

图片3.png

图3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与土壤温度和水分(0-10 cm)之间的关系

为研究该文中深层土壤增温对土壤碳通量的影响,我们为您推荐SoilScope控制型蒸渗系统解决方案,它是一种多功能、新型称重式控制实验系统。

该系统的野外增温试验装置,采用土壤中增温的方法,确保增温均匀。在直径3米的圆形区域实现0.1℃~5.0℃增温效果,温度可调节,加热功率:5kw/加热区。

采用在土体内安装加热棒实现增温,从而能直接向土体传递热量,配合温控设备可将土壤温度稳定在目标范围。不会出现自然增温或其他加热方式的温度波动过大问题,适配不同作物生长、土壤修复等特定需求。

加热棒可根据土体规模合理布设,热量从棒体向四周辐射扩散,能避免局部过热或冷区。相比地表加热,能实现深层土壤同步增温,保障土体整体温度一致性。

加热棒通电后可快速产热,热量直接作用于土体,减少向空气等环境的热量损耗。尤其在低温环境下,能快速打破土壤低温限制,缩短土体升温周期。

安装时可按需埋置深度和密度,不扰动土壤原有结构。适用于温室种植、大棚育苗、冻土解冻、土壤污染修复(提升微生物活性)等多种场景,不受外界天气影响。

该系统取原状土,土柱面积1平方米,高度可定制。

图片4.png

  原状取土

该系统还可以结合SoilGAS CO2 CH4 N2O H2O在线监测仪与iChamber-LY 蒸渗冠层室,可在线、实时测量土壤CO2、CH4和N2O排放通量。监测仪基于激光吸收光谱原理,测量精度达到ppb级。

图片5.png

SoilGAS CO2 CH4 N2O H2O在线监测仪

iChamber-LY蒸渗冠层室由澳作公司自主研发设计,升降可控,无边框和立柱,对测量点降雨、风速等小气候无影响。既可用于土壤温室气体通量测量,也可用作群落光合室。

系统配置的多路控制最多可带27个冠层室。每个冠层室的测量时间可设定。

图片6.png

iChamber-LY蒸渗冠层室

联系我们

北京澳作生态仪器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路3号院6号楼1单元一层101A   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
  • 联系人:邢韵
  • QQ:22563165
  • 公司传真:010-82623152
  • 邮箱:market@aozuo.com.cn

扫一扫 更多精彩

微信二维码

网站二维码